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髌下正中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6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髌下正中入路组和髌下旁入路组。髌上入路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53(37.8±11.4)岁;AO分型A型4例,B型4例,C型4例。髌下正中入路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56(35.6±10.0)岁;AO分型A型3例,B型4例,C型3例。髌下旁入路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1~58(36.6±10.0)岁;AO分型A型4例,B型6例,C型4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5.0±3.0)个月。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与髌下正中、髌下旁入路组比较,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下入路组和髌旁入路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髌下正中入路和髌下旁入路组Lysholm评分分别为(87.5±7.5)分、(78.2±6.7)分和(77.4±6.3)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与其他两组在下蹲、爬楼梯、疼痛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下正中入路组与髌下旁入路组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便于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恢复,髌下正中入路和髌下旁入路有利于进钉点显露。3种入路各有优缺点,术者可结合自身经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3代Gamma钉固定技术,50例采用PFNA固定技术,41例采用InterTan固定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放射学上的Evans-Jensen分型、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与股骨头旋转率。结果 Gamma钉、PFNA、InterTan三组患者术后4周的固定钉滑脱量分别为(4.40±1.21) mm、(4.35±1.43) mm、(4.18±1.3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分别为22.6%(7/31)、8.0%(4/50)、2.4%(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其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量无关,而与近端固定钉的防旋特性(或设计特性)有关。InterTan可能更适合用于高Evans-Jensen分型的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0-02—2013-02对356例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与否、关节面塌陷程度、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手术时机、术中骨折复位、术中植骨、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治疗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59例患者获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1年。共有内固定失败19例。骨折类型(χ~2=4.573,P=0.026)、骨质疏松(χ~2=63.256,P0.001)、关节面塌陷程度(χ~2=6.521,P=0.010)、膝关节周围合并伤(χ~2=7.263,P=0.009)、术中骨折复位(χ~2=72.32,P0.001)、术中植骨(χ~2=17.403,P0.001)、术后并发症(χ~2=16.572,P0.001)、术后康复治疗(χ~2=19.149,P0.001)方面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术中骨折复位、术中植骨、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治疗是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